登岳阳楼
单词帝>古诗>登岳阳楼

登岳阳楼

[唐代]杜甫

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

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

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

戎马关山北,凭轩涕泗流。

登岳阳楼译文

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

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,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。

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

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,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。

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

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,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。

戎马关山北,凭轩涕泗流。

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,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。

登岳阳楼注解

1
洞庭水:即洞庭湖,在今湖南北部,长江南岸,是中国第二淡水湖。
2
岳阳楼:即岳阳城西门楼,在湖南省岳阳市,下临洞庭湖,为游览胜地。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。
3
坼:分裂。
4
乾坤:指日、月。
5
浮: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。
6
无一字:音讯全无。这里指书信。杜甫时年五十七岁,身患肺病,风痹,右耳已聋。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。
7
戎马:指战争。
8
关山北:北方边境。
9
凭轩:靠着窗户。
10
涕泗流:眼泪禁不住地流淌。

登岳阳楼背景

唐代宗大历二年(公元767年),杜甫五十七岁,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,当时诗人处境艰难,凄苦不堪,年老体衰,患肺病及风痹症,左臂偏枯,右耳已聋,靠饮药维持生命。大历三年(公元768年),杜甫离开夔州(今重庆奉节)沿江由江陵、公安一路漂泊,来到岳阳(今属湖南)。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,凭轩远眺,面对烟波浩渺、壮阔无垠的洞庭湖,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;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,国家多灾多难,又不免感慨万千,于是在岳阳写下《登岳阳楼》。

登岳阳楼赏析

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,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。从总体上看,江山的壮阔,在诗中互为表里。虽然悲伤,却不消沉;虽然沉郁,却不压抑。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。

首联虚实交错,今昔对照,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。写早闻洞庭盛名,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,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,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。用“昔闻”为“今上”蓄势,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。

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。洞庭湖坼吴楚、浮日夜,波浪掀天,浩茫无际,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!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,被王士禛赞为“雄跨今古”。写景如此壮阔,令人玩索不尽。

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,漂泊天涯,怀才不遇的心情。“亲朋无一字”,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;“老病有孤舟”,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、乘舟出峡以来,既“老”且“病”,飘流湖湘,以舟为家,前途茫茫,何处安身,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,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。自叙如此落寞,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。

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,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。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,引人联想。开端“昔闻洞庭水”的“昔”,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。而这,在空间上正可与“关山北”拍合。“凭轩”与“今上”首尾呼应。

《登岳阳楼》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。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,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,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,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。

展开
收起

登岳阳楼写作背景

公元768年(唐代宗大历四年),杜甫自公安(今属湖北)到达岳阳(今属湖南),登上岳阳楼远眺,触景生情,而写了这首诗。

展开
收起

作者简介

作者简介
杜甫

杜甫[唐代]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  • 《安州道中经浐水有怀》
    征途逢浐水,忽似到秦川。借问朝天处,犹看落日边。映沙晴漾漾,出涧夜溅溅。欲寄西归恨,微波不可传。
  • 《爱敬寺有老僧尝游长安言秦雍间事历历可听因》
    白首栖禅者, 尝谈灞滻游。 能令过江客, 偏起失乡愁。 室倚桃花崦, 门临杜若洲。 城中无此景, 将子剩淹留。
  • 《岸梅》
    含情含怨一枝枝,斜压渔家短短篱。惹袖尚余香半日,向人如诉雨多时。初开偏称雕梁画,未落先愁玉笛吹。行客见来无去意,解帆烟浦为题诗。
  • 《暗投明珠》
    至宝欣怀日, 良兹岂可俦。 神光非易鉴, 夜色信难投。 错落珍寰宇, 圆明隔浅流。 精灵辞合浦, 素彩耀神州。 抱影希人识, 承时望帝求。 谁言按剑者, 猜忌却生雠。
  • 《爱山堂》
    南有刺竹, 又有刺木。 有刺木矣, 无刺竹矣。 彼木何族, 有刺如簇。 触之者衂, 天委彼酷。 谁使尔触, 尔衂谁讟。 达者鼓腹, 歜者裂肉。 斧斤畟畟, 自贻伊毒。 天道好复, 况利于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《按覆后归睦州,赠苗侍御》
    刘长卿刘长卿〔唐代〕
    地远心难达,天高谤易成。羊肠留覆辙,虎口脱馀生。直氏偷金枉,于家决狱明。一言知己重,片议杀身轻。日下人谁忆,天涯客独行。年光销蹇步,秋气入衰情。建德知何在,长江问去程。孤舟百口渡,万里一猿声。落日开乡路,空山向郡城。岂令冤气积,千古在长平。
  • 《按务东桥驻望》
    宋祁宋祁〔宋代〕
    岸峻双旌驻, 桥横一水长。 冻舟真欲住, 低雁正成行。 发发天含籁, 棱棱野雨霜。 停骖重回首, 直北是吾乡。
  • 《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》
    广宣〔唐代〕
    东林何殿是西邻,禅客垣墙接羽人。万乘游仙宗有道,三车引路本无尘。初传宝诀长生术,已证金刚不坏身。两地尽修天上事,共瞻銮驾重来巡。
  • 《哀梅麓楼寺丞》
    释文珦释文珦〔宋代〕
    道与时人背, 多因得所深。 文章知古印, 忠孝一生心。 棘冷难承泽梅残只在林。 空门翻有泪, 断断是知音。
  • 《安福县岳兴院希琦求予真赞》
    周必大周必大〔宋代〕
    僧坊何事俗尘同, 索我精神阿堵中。 有相要知皆是妄, 发真那更陨虚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