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去离开家乡十年,一次也没~过。
返回原处。
元 关汉卿 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你先回去,我随后便来也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回:“临去时,执着我的手,嘱咐我回去好好的守制读礼,一切事情,不可轻易信人。”
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趋向原处。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你妈是已经完了,你就飞回去,也见不着了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七回:“﹝ 匡大 ﹞挑起担子,领两个门斗来家。那人也是 保正 劝回去了。”
死的代称。多用于方言口语。
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, 秦可卿 梦中诀别 王熙凤 时说:“婶娘好睡!我今日回去,你也不送我一程。”
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去。
《敦煌变文集·韩擒虎话本》:“一事未成,迴去须得三般之物,进上 随文皇帝 ,即便却迴。”
回去,回家;返回原处;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趋向原处。
1.曲折环绕:~旋。巡~。迂~。~形针。峰~路转。
2.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;还:~家。~乡。送~原处。
3.掉转:~头。~过身来。
4.答复;回报:~信。~敬。
5.回禀。
6.谢绝(邀请);退掉(预定的酒席等);辞去(伙计、佣工):送来的礼物都~了。
7.指事情、动作的次数:来了一~。听过两~。那是另一~事。
8.说书的一个段落,章回小说的一章:一百二十~抄本《红楼梦》。
9.回族:~民。
10.姓。
11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:从邮局取~一个包裹。书报阅后,请放~原处。
1.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(跟“来”相对):~路。~向。从成都~重庆。他~了三天,还没回来。
2.离开:~国。~世。~职。~留两便。
3.失去;失掉:大势已~。
4.除去;除掉:~病。~火。~皮。这句话~几个字就简洁了。
5.距离:两地相~四十里。~今五十年。
6.过去的(时间,多指过去的一年):~年。~秋(去年秋天)。~冬今春。
7.婉辞,指人死:他不到四十岁就先~了。
8.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“去”,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“来”。
9.的“去”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,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:他~听报告~了。
10.用在“大、多、远”等形容词后,表示“非常…”,“…极了”的意思(后面加“了”):这座楼可大了~了!。他到过的地方多了~了! ⑿去声:平上~入。
11.扮演(戏曲里的角色):在《断桥》中,他~白娘子。
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:拿~。捎~。
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继续等:信步走~(=过去)。让他说~(=下去)。一眼看~(=上去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