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构: 茈(上下结构) 胡(左右结构)
1.即柴胡。
即柴胡。
唐 刘禹锡 《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》:“地之慝果不能伤,虽茈胡水泻,喜速朽者,率久居而无害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二·茈胡》:“茈胡之茈音柴。茈胡生山中,嫩则可茹,老则採而为柴,故苗有芸蒿、山菜、茹草之名,而根名柴胡也。”参见“ 柴胡 ”。
植物名。织形科紫胡属,多年生草本。叶狭长,披针形,夏秋开黄色小花。根经乾燥后可供药用。有南北二种,北种品质较佳。也称为「柴胡」。
茈湖口(Zǐhúkǒu),地名,在湖南。
见〖凫茈〗。
1.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~人。~服。~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~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
2.泛指外国或外族的:~椒。~瓜(黄瓜)。~琴。~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
3.乱,无道理:~来。~闹。~吹。~言乱语。
4.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:~不归?“~取禾三百廛兮?”
5.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:~须。
6.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:“狼跋其~。”
7.巷、小街道称“胡同(tòng)”(用作巷名时,“同”读轻声不儿化)。
8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