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昏厥﹐失去知觉。
2.昏眩﹐周围物体好像在旋转﹐人体失去平衡状态。
昏厥,失去知觉。
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二回:“ 凤姐 那日发晕了几次,竟不能出接。” 夏衍 《复活》第四幕:“对不起,是我让他进来的,血淌得太多,他发晕了。”
昏眩,周围物体好像在旋转,人体失去平衡状态。
《红楼梦》第一二○回:“大前儿晚上,哭伤了心了,一时发晕栽倒了。” 张恨水 《啼笑因缘》第十三回:“却说 刘将军 向 沉三玄 说出一番强迫的话, 凤喜 知道没有逃出囚笼的希望,心里一急,头一发晕,人就向沙发椅子上倒了下去。” 杜鹏程 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三章:“他突然觉得头发晕,浑身发软,像是工棚垮下来压在他头上了。” 杨朔 《三千里江山》第十一段:“﹝ 武震 ﹞有时一忙一个通宵,第二天头发晕,嗓子哑了。”
头晕,头脑有昏迷晕眩的感觉。形容因视物不明,造成晕眩的感觉。
头部或精神意识产生晕眩的感觉。
【造句】他被太阳晒得发晕。
发晕是汉语词汇,拼音fā yūn,解释为昏厥﹐失去知觉。
1.送出;交付:~货。分~。印~。~了一封信。
2.发射:~炮。百~百中。
3.产生;发生:~芽。~电。~水。~病。
4.表达:~表。~布。~誓。~言。~议论。
5.扩大;开展:~展。~扬。~育。
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~家。暴~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~了。
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~了。~海参。
8.放散;散开:~散。挥~。蒸~。
9.揭露;打开:~现。揭~。~掘。
10.姓。
头发:毛~。须~。白~。假~。理~。
1.义同“晕”(yùn)
2.用于“头晕、晕头晕脑、晕头转向”等。
3.昏迷:~倒。~厥。他~过去了。
1.头脑发昏,周围物体好像在旋转,有要跌倒的感觉:~船。眼~。他一坐汽车就~。
2.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圈。见〖日晕〗、
3.光影、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:墨~。红~。灯光黄而有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