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谓古器物从地下被发掘出来。
2.从土中生出来。亦比喻事物萌生。
3.高出地面。
谓古器物从地下被发掘出来。
清 叶廷琯 《吹网录·张伯颜圹志》:“此石不知何时出土。” 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斠书·<寰宇访碑录>叙》:“其时出土之物尚少。”
从土中生出来。亦比喻事物萌生。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三回:“至于你没出土儿就遭了这场颠沛流离,惊风骇浪,更自可怜。”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序言》:“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;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,写了十篇《朝花夕拾》。” 王汶石 《大木匠》:“冬小麦已经出土,褐色的 渭河 原野,一望浅绿。”
高出地面。
戴煌 《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》:“他们在 罗盛教 的墓前竖起了一块出土五尺多高的墓碑。”
谓古器物从地下被发掘出来清 叶廷琯 《吹网录·张伯颜圹志》:“此石不知何时出土。”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斠书·叙》:“其时出土之物尚少。”
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~来。~去。~门。~国。~院。
2.来到:~席。~场。
3.超出:~轨。~界。不~三年。
4.往外拿:~钱。~布告。~题目。~主意。
5.出产;产生:~煤。~木材。我们厂里~了不少劳动模范。
6.发生:~问题。这事儿~在1962年。
7.出版:这家出版社~了不少好书。
8.发出;发泄:~芽儿。~汗。~天花。~气。
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~《老子》。
10.显露:~名。~面。~头。~洋相。
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~饭。这面蒸馒头~数儿。
12.支出:~纳。量入为~。
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~走。
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~戏。
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~。看不~。拿~一张纸。跑~大门。看~问题。做~成绩。
1.土壤;泥土:黄~。黏~。~山。~坡。~堆。
2.土地:国~。领~。
3.本地的;地方性的:~产。~话。这个字眼太~,外地人不好懂。
4.民间的;民间沿用的;非现代化的(区别于“洋”):~法。~专家。~洋并举。
5.不合潮流;不开通:~里~气。~头~脑。
6.未熬制的鸦片:烟~。
7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