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犹言殉节。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。
犹言殉节。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。
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於是师旅亟动,百姓罢敝,无伏节死难之谊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高贵乡公髦传》:“ 余 颠沛殞毙,杀身济君。其下司徒,署 余 孙 伦 吏,使蒙伏节之报。” 唐 陈子昂 《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》:“﹝五人﹞皆伏节尽忠,身死王事。”
守气节也,为气节而死也。
《汉书·刑法志》:「师旅亟动,百姓罢敝,无伏节死难之谊。」;《汉书·诸葛丰传》:「今以四海之大,曾无伏节死谊之人,率尽苟合取容,阿党相为。」;《后汉书·循吏孟尝传》:「其先三世为郡吏,并伏节死难。」;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贵乡公髦传》:「诏曰:『昔南阳郡山贼扰攘,欲劫质故太守东里衮,功曹应余独身扞衮,功曹应余独身扞衮,遂免于难,余颠沛殒毙,杀身济君,其下司徒署孙伦吏,使蒙伏节之报。』。」;《春秋繁露·天地之行》:「伏节死难,不惜其命。」
伏节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fú jié,是指殉节。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。
1.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;趴:~案。~在桌子上。
2.低下去:起~。此起彼~。
3.隐藏:潜~。~击。昼~夜出。
4.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;伏天:入~。初~。三~天。每~十天。
5.屈服;低头承认;被迫接受:~诛。
6.使屈服;降伏:降龙~虎。
7.姓。
8.伏特的简称。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,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。
1.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:竹~。关~。
2.段落:章~。
3.量词。表示分段的物体:两~烟筒。
4.节日;时令:国庆~。清明~。
5.事项:礼~。细~。
6.限制;俭省:~制。开源~流。
7.删略:~本。~录。
8.操守:~操。晚~。
9.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:持~。
10.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。每小时航行1海里(约合1.852千米)称为1节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。
〔节骨眼儿〕〈方〉比喻紧要的、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。骨(gu)。